“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有了具体的量化标准。8月21日,由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省自然资源厅和湖北省自然资源武汉碳计量中心(武汉市测绘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编制的《湖北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以下简称《方法学》),在汉通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领衔的专家组评审。该《方法学》系全国首个面向国家“山水工程”开发的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标志着湖北在生态价值科学量化领域取得关键进展。
8月17日获悉:江西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江西省绿色矿山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按照《办法》要求,到2028年底,全省持证在产的90%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要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要求。各地可结合实际,参照绿色矿山标准加强小型矿山管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批准发布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其中,由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简称神东煤炭)主导编制的《信息技术 矿山大数据 技术要求》(GB/T 46010-2025),成为我国矿山大数据领域首个国家标准。
“当前,部分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安全技术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不足,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技术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强、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等方面。”2025年8月13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举行新版《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专题新闻发布会,煤矿安全监察司副司长朱林回答界面新闻提问时表示。
在我国煤炭行业,《规程》是一切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根”,是煤矿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的“魂”,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在煤炭行业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普及性、专业性等特点,也是70多年以来煤矿安全生产实践的总结,是保护340万名矿工的“安全锁”和“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