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7
浏览量:12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在攻坚克难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煤炭安全保障基础更加坚实,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行业企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成效,矿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国际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为全面展现“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取得的发展成就,从今天起,中国煤炭报特开设“我们的‘十四五’”栏目,与读者一同回望奋斗路,凝聚阔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提升煤炭安全保障能力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纲要
2021年3月11日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煤炭生产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完善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推动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转型创新试验区建设,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
关键词:“十四五”能源规划
2022年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要加强煤炭安全托底保障。优化煤炭产能布局,建设山西、内蒙古西部、内蒙古东部、陕北、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完善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持续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以发展先进产能为重点,布局一批资源条件好、竞争能力强、安全保障程度高的大型现代化煤矿。
关键词:煤炭先进产能核定
2022年6月7日,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煤炭先进产能核定工作的通知》,明确煤炭先进产能核增条件。
关键词:煤炭产能储备
2024年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初步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有序核准建设一批产能储备煤矿项目,形成一定规模的可调度产能储备。到2030年,产能储备制度更加健全,产能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力争形成3亿吨/年左右的可调度产能储备。产能储备煤矿的设计产能由常规产能和储备产能两部分组成。
关键词:能源法
2024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能源领域首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能源法明确,国家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和产业结构,鼓励发展煤矿矿区循环经济,优化煤炭消费结构,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挥煤炭在能源供应体系中的基础保障和系统调节作用。
关键词:矿产资源法
2024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矿产资源法新增“矿区生态修复”“矿产资源储备和应急”两个专章,首次对矿业用地作出专门规定,将矿产资源规划制度、矿产资源督察制度等上升为法律。
推进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关键词:煤矿生产能力管理
2021年4月27日,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监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修订后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明确煤矿核定生产能力档次划分标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规范生产能力核定工作,保障安全生产。
关键词:“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
2021年12月30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深入推进危险化学品、矿山、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煤矿方面,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或极复杂等灾害严重煤矿,30万吨/年以下煤矿,开采深度超过1200米的大中型及以上煤矿是安全生产治本攻坚重点。
关键词: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
2022年4月,国务院安委会制定部署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针对安全生产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风险新隐患,国务院安委会对相关法律法规已有规定、以往管用举措和近年来针对新情况采取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全面梳理,从中提炼出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
关键词:“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
2022年4月6日,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10%。煤矿领域,实施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和水害等煤矿重大灾害超前精准治理,推进实施煤矿重大灾害治理示范工程。
关键词:矿山安全生产领域纲领性文件
2023年9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向社会公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印发的矿山安全生产领域纲领性文件,是新体制新机制下做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遵循。
关键词:“八条硬措施”
2024年1月16日,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关于防范遏制矿山领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硬措施》(简称“八条硬措施”)。“八条硬措施”具体为一体压实各级矿山安全生产责任、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重拳出击“打非治违”、强化重大灾害治理、大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严格项目审批和安全生产许可、强化矿山安全国家监察督政、严格事故调查和警示教育。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条例
2024年1月24日,《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公布,并于同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部基础主干法规,是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安全生产工作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立法成果。
关键词: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2024年3月,国家矿山安监局出台《矿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通过三年治本攻坚,矿山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增强,实现矿山井下人员减少10%以上;明确加快灾害严重、高海拔等矿山智能化建设,打造一批自动化、智能化标杆矿山,推动更多煤矿加快实施“一优三减”,提高“一井一面”或“一井两面”煤矿占比等。
关键词:煤矿安全规程
2025年7月24日,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公布,将于2026年2月1日起施行。此次《煤矿安全规程》修订是第16次修订,也是一次全面的、系统的修订,对做好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意义重大。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共六编、34章、777条;与上版相比,新增56条,实质性修改353条。
全面加强煤炭全链条清洁高效利用
关键词:节能减排
2021年12月28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持续推动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关键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2022年4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印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2年版)》,明确了煤炭洗选、燃煤发电、燃煤锅炉供热、煤制合成氨、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重点领域的相关指标、指标单位、标杆水平、基准水平和参考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2年5月4日宣布,增加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专门用于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
2023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通知指出,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其中,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末,2023年继续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2024年9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提出以减污降碳、提高能效为主攻方向,以创新技术和管理为动力,以完善政策和标准为支撑,全面加强煤炭全链条清洁高效利用。
关键词:原料用能
2022年10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用于生产非能源用途的烯烃、芳烃、炔烃、醇类、合成氨等产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等,属于原料用能范畴;若用作燃料、动力使用,不属于原料用能范畴。
关键词:现代煤化工
2023年6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应急管理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快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引导现有现代煤化工企业实施节能、降碳、节水、减污改造升级,加强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能效、水效、污染物排放标准引领和约束作用,稳步提升现代煤化工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关键词:绿色低碳转型
2024年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印发《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将煤炭清洁生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纳入其中,引导社会各界更好支持相关产业发展。
关键词:矿井水保护利用
2024年2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自然资源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加强矿井水保护和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矿井水利用量持续提高,利用率不断提升,其中黄河流域力争达到68%以上,矿井水保护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到2030年,矿井水管理制度体系、市场调节机制和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矿井水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大力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
关键词: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
2021年6月5日,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监局印发《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提出“分类建设、分级达标”的原则,重点突破智能化煤矿综合管控平台、智能综采(放)、智能快速掘进、智能主辅运输、智能安全监控、智能选煤厂、智能机器人等系列关键技术与装备,形成智能化煤矿设计、建设、评价、验收等系列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建成一批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矿。
关键词:“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
2021年11月29日,国家能源局、科技部联合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推进煤矿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研发,重点突破精准地质探测、井下精确定位与数据高效连续传输、智能快速掘进等技术与装备,建立煤矿智能化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
关键词:数据融合共享
2023年6月26日,国家矿山安监局发布《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有效解决矿山、装备和通信企业面临的数据编码不统一、通信接口不兼容、传输协议不开放、系统集成难度大、智能化建设成本高等突出问题,推动智能化矿山各类数据互联互通、集中集成。
关键词:智能化标准体系
2024年3月13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围绕构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满足技术迭代要求、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智能化煤矿建设水平,综合考虑智能化煤矿建设周期和系统层级。强化专业支持,组织煤炭行业有关标准化管理机构、标委会等研究推进煤矿智能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修订;到2025年,推动100项以上煤矿智能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
关键词:煤矿智能化建设
2024年4月24日,国家矿山安监局、应急管理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 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6年,建立完整的矿山智能化标准体系,推进矿山数据融合互通,实现环境智能感知、系统智能联动、重大灾害风险智能预警,全国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智能化工作面数量占比不低于30%,智能化工作面常态化运行率不低于80%等。
2024年5月21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大型煤矿要加快智能化改造,到2025年底前建成单个或多个系统智能化,具备条件的要实现采掘系统智能化。鼓励300万吨/年以上的生产煤矿全面推进主要生产环节智能化改造,力争率先建成全系统智能化煤矿等。
关键词:“人工智能+”
2025年9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人工智能+煤炭方面,聚焦地质勘探、煤矿采掘(剥)、煤炭洗选、生产调度、安全管控、设备管理等典型场景,稳定获取复杂地质、多工况以及多时空协同条件下的各种工况数据,融合应用智能模型,实现生产过程智能控制与自主决策,助力少人无人化作业常态化运行,稳步推进减人、增安、提效。
关键词:能源装备
2025年9月15日,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门印发《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系统部署能源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路径;聚焦煤炭安全高效清洁开发目标,推进深部复杂地质条件、大型露天连续采剥等煤炭开采装备攻关。(中国煤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