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3
浏览量:6
自然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日前发布的《全国地质勘查基金情况通报(2025)》(以下简称《通报》)显示,2024年中央和省级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成果出让探矿权宗数创新高。
《通报》显示,2024年,中央和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共处置项目成果166宗,探矿权出让收益388.44亿元。其中,中央地勘基金处置项目成果2宗,探矿权出让收益45.24亿元;省级地勘基金处置项目成果164宗,探矿权出让收益343.20亿元。2006年~2024年,中央和省级地勘基金累计处置项目成果696宗,累计探矿权出让收益2106.36亿元,相较总投入861.26亿元,投资收益显著。处置项目成果占已发现矿产地的29%,地勘基金成果处置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根据《通报》,2024年省级地勘基金总投入48.33亿元,较2023年增加9.59亿元,其中矿产勘查投入30.29亿元,较2023年增加4.34亿元。省级地勘基金矿产勘查投入占全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总投入(139.17亿元)的21.8%和全国非油气矿产勘查财政投入(75.08亿元)的40.3%,是财政资金投入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2024年,省级地勘基金总体投入和矿产勘查投入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24年,省级地勘基金提交矿产地129处,其中大型矿产地37处、中型矿产地37处、小型矿产地55处。其中,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夏湖—大埠矿区重稀土矿普查项目探获全省最大的重稀土矿床,项目成果对在大埠复式岩体展布区域寻找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青海省茫崖市马海地区砂砾孔隙卤水钾矿普查发现规模近超大型矿床,开发后将带动盐湖生产就业并缓解我国钾盐资源短缺问题。2006年~2024年,中央和省级地勘基金累计实施矿产勘查项目11103个、取得矿产地2403个,找矿成果显著。此外,省级地勘基金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省级地勘基金聚焦国家急需的矿产和战略性资源,结合本地优势矿种和经济发展需要优化勘查布局,在加强区调、矿调等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与生态环境修复的同时,加大对清洁能源、新能源、“三稀”及战略性新兴矿产及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其中,湖南、新疆、河南等省份积极探索并实践地勘基金的市场化运作新路径,开辟地勘基金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渠道,为区域地质勘查事业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