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矿权网
首页 综合资讯 基本常识 铜矿基本知识概述
☆收藏

铜矿基本知识概述

发布时间:2025-10-17

浏览量:69

  铜矿指可以利用的含铜的自然矿物集合体的总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铜的工业矿物有:自然铜、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蓝铜矿、孔雀石等。已发现的含铜矿物有280多种,主要的只有16种。中国开采的主要是黄铜矿(铜与硫、铁的化合物),其次是辉铜矿和斑铜矿。

11.png

  一、铜的物化性质

  物理性质: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铜的熔点约为1083.4℃,沸点约为2567℃。在高温环境下也能保持稳定性。密度约为8.92~8.96克/立方厘米,金属中属于相对较重的一种。导电性高,仅次于银,居第二位。导热性好,仅次于银和金,居第三位。延展性好,它可以被拉伸成非常薄的箔片或细丝,而不断裂。易熔接,具有抗磁性、抗菌性。

  化学性质:铜是不太活泼的重金属,在常温下不与干燥空气中的氧气化合,加热时能产生黑色的氧化铜,如果继续在很高温度下燃烧,就生成红色的Cu2O。在潮湿的空气中放久后,铜表面会慢慢生成一层铜绿(碱式碳酸铜),铜绿可防止金属进一步腐蚀,其组成是可变的。铁单质与硫酸铜反应可以置换出铜单质。铜单质不溶于非氧化性酸。铜可与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化合。铜与硫在加热条件下直接化合生成硫化亚铜(Cu2S)。在电子工业中,常用FeCl3溶液来刻蚀铜,以制造印刷线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族元素都在氢以后,所以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但当有空气存在时,铜可先被氧化成氧化铜,然后再与酸作用然后缓慢溶于这些稀酸中。铜会被硝酸、浓硫酸(需加热)等氧化性酸氧化而溶解。铜能充当一些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如酒精的催化氧化。

  二、铜的性状

  铜是呈紫红色光泽的金属,密度8.92克/立方厘米。熔点1083.4±0.2℃,沸点2567℃。常见化合价+1和+2。电离能7.726电子伏特。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最好的纯金属之一,稍硬、极坚韧、耐磨损。还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热和导电性能较好。铜和它的一些合金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但在潮湿的空气里在其表面可以生成一层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这叫铜绿。可溶于硝酸和热浓硫酸,略溶于盐酸。容易被碱侵蚀。

  三、铜的来源

  铜可以形成多种矿物,其中最常见的是黄铜矿和赤铁矿。黄铜矿是含铜最多的铜矿,是由早期火山喷发、侵入和大规模岩浆活动造成的深部热液矿床中形成的。赤铁矿是最常见的铁矿石,同时也是一种含铜矿物,是在氧化和还原的条件下,经过多种地质作用形成的。铜矿的形成需要多种复杂的地质作用,比如沉积作用、热液作用、岩浆作用等。地下的热水可以带着铜离子穿过岩层,沿着裂隙、断层、脆弱结构等地方上升,随着水的蒸发或氧化沉淀,形成了各种铜矿床。

  四、铜的作用

  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铜是一种红色金属,同时也是一种绿色金属,主要是因为熔点较低,易再熔化、再冶炼,因而回收利用相当地便宜。

  1.电器

  电器和电子市场约占总数的28%。1997年,这两个市场成为铜消耗的第二大终端用户,拥有25%的市场份额。在许多电器产品,如电线、母线、变压器绕组、重型马达、电话线和电话电缆等,铜的使用寿命都相当长,一般可达20~50年。

  其他含铜的电器和电子产品(如小型电器和消费电子产品)使用寿命则比较短,一般是5~10年。商业性电子产品和大型电器产品通常都要回收,尤其是金属铜,以及除铜以外的其他珍贵金属。

  2.交通

  交通设备是铜的第三大市场,约占总数的13%,与二十世纪60年代基本相同。尽管交通的重要性没有改变,但是铜的使用形式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年来,自动散热器是这方面最重要的终端用户;然而,铜在自动电器和电子产品中的使用飞速增长,而在热交换器市场中的使用则有所下降。小轿车的平均使用寿命是10-15年,几乎所有的铜(包括散热器和配线)都是在它的整体拆卸和回收前来进行回收的。

  3.机械

  工业机器和设备是另外一个主要的应用市场,在机械和运输车辆制造中,铜可用于制造工业阀门和配件、仪表、滑动轴承、模具、热交换器和泵等。例如在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制造真空器、蒸馏锅、酿造锅等;在国防工业中用以制造子弹、炮弹、枪炮零件等,每生产300万发子弹,需用铜13~14 t;在建筑工业中,用作各种管道、管道配件、装饰器件等。

  4.医学

  铜的杀菌作用很早就被认知,铜离子可消毒杀菌、卫生防疫。例如:可以杀灭易于在水中滋生的大肠杆菌和痢疾等病菌,清除水中传播血吸虫病的蛞蝓和螺等软体动物,以及传播疟疾的蚊子幼虫等疾病携带体;铜还可以应用在游泳池维护中,以防止绿藻污染和通过地板传染足癣等。

  5.合成

  有机铜锂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有机铜在共轭加成、SN2取代、环氧化等有机合成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二烷基铜锂不仅可作为聚合引发剂,还可实现a,β-不饱和酯及酮共轭加成中高区域选择性,即加成的位置无一例外发生于酮β位置的碳碳双键。

  五、铜的分布情况

  全球已发现和查明的主要铜矿有斑岩型、沉积岩型、岩浆硫化物型、火山块状硫化物型、铁氧化物铜金型、矽卡岩型等六大类,分别占全球铜资源储量的比重为69%、11.8%、5.1%、4.9%、4.7%和2.2%,合计占比为97.7%。世界上80%以上的铜是从硫化铜矿中提炼出来的,另外为数不多的铜矿是氧化铜矿,氧化矿主要用来生产湿法铜。最常见的铜矿是黄铜矿,一种铜与铁的硫化物,矿石中三种元素的重量含量大致相同。世界上大约50%的铜矿以这种形式存在。斑铜矿、辉铜矿是另两类主要的硫化铜。

  根据美国资源调查局2021年数据显示,全球铜储量共约为8.8亿吨。从区域分布来看,世界铜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美、拉丁美洲和中非三个地区。从国家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亚、秘鲁、墨西哥和美国等,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利、秘鲁和澳大利亚三国铜矿储量占全球比重为43%,其中智利占比高达21.52%。根据USGS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全球铜储量8.8亿吨,智利2亿吨、秘鲁7700和澳大利亚9300万吨。

  六、我国主要的铜矿区

  中国铜矿资源丰富,经探明共有918处铜矿产地,其中富铜矿(品位超过1%)的储量占比高达35.2%。这些铜矿在全国28个省(区)均有分布,显示出其分布的广泛性。目前,中国铜矿的主要生产基地可归纳为以下七大区域。

  1.江西铜矿基地

  江西铜基地作为中国铜矿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其铜矿资源丰富,生产规模庞大。该基地不仅拥有多个大型铜矿,还具备完善的生产设施和先进的技术水平,

  其探明的铜工业储量在全国占据高达三分之一的比重,使得江西铜基地成为中国铜业产出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

  2.云南铜基地

  随着江西铜基地的蓬勃发展,云南铜基地也逐渐崭露头角。在国家的重点扶持下,云南铜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铜业已形成了以“四矿一厂”为核心的产业布局,包括东川铜矿、易门铜矿、大屯矿以及元江矿,以及文山冶炼厂。这些矿山和冶炼厂共同构成了云南铜业的坚实基础,为其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白银铜矿基地

  白银,作为另一个重要的铜矿基地,同样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该基地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了中国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甘肃白银厂区域,作为中国铜矿的富集区之一,涵盖了折腰山、火焰山、铜厂沟、小铁山以及四个圈等多个矿床。为了开发这一宝贵的铜矿资源,资本于1954年成立了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并将该矿山的采选冶工程列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从而拉开了中国50年代建造大型铜公司的序幕。在随后的1957至1959年三年大规划期间,折腰山和火焰山两个露天矿以及选矿厂、冶炼厂等设施高速且高质量地建成。原本的设计年产铜量为3万t,但经过技术革新后,产量提升至5万t,使得该基地一度成为全国产铜量最大的大型采选冶联合公司。

  4.东北铜矿基地

  该铜矿基地以中小型矿山为主体,其开发起步较早,建设速度迅速。在1948至1950年期间,辽宁的清原铜(金)矿、华铜铜矿、芙蓉铜矿、马鹿沟铜矿,以及吉林的石咀子铜矿和天宝山铜铅锌矿等相继恢复生产。同时,沈阳冶炼厂也在1949年1月重返生产轨道。自此,东北地区崛起了中国首个铜采选冶生产基地,为铜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发挥了引领作用。在五六十年代,该基地还为全国有色金属公司输送了众多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有力推动了全国铜工业的繁荣。然而,随着六十年代这些矿山资源的逐渐枯竭,东北铜基地面临了接替问题。尽管如此,通过桓仁、红透山等矿山的接替以及外购矿石原料,基地依然保持连续生产,年产铜精矿达到5万吨,1996年电铜年产量更是攀升至7万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的多宝山大型斑岩铜矿的发现,为沈冶提供了稳定的矿石供应基地。因此,东北铜基地的生产潜力依然巨大。

  5.铜陵铜基地

  安徽铜陵,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优越的建造条件与雄厚的资本。这里已探明的铜矿点众多,包括铜官山、狮子山、大团山、冬瓜山、凤凰山、新桥、贵池、安庆、琅琊山和沙溪等大中型矿床,总铜储量高达300多万吨。铜陵铜基地的建造历史悠久,起步迅速,曾是“一五”方案期间首个年产万吨铜的基地。如今,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已拥有六个矿山和两个冶炼厂,继续为中国铜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6.大冶铜基地

  湖北大冶、黄石、阳新一带,铜矿资源极为丰富,已经探明的铜储量高达360多万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目前拥有“六矿两厂”的规模,包括铜录山、丰山洞、铜山口、赤马山等大中型铜矿山,以及一个铜冶炼厂和一个铜材加工厂,实力雄厚。1996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年产铜精矿近2万吨,粗铜6.16万吨,电铜4.56万吨,展现出其作为大型采选冶加工联合公司的雄厚实力。

  7.中条山铜基地

  山西中条山地区,自20世纪50年代起,便开始了对铜矿峪、小西沟、胡家峪、篦子沟、落家河等大中型铜矿的勘探工作,累计探明的铜储量高达330多万吨。为了进一步开发这一区域的铜矿资源,1956年,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应运而生。如今,该公司拥有铜矿峪、胡家峪、篦子沟三大矿山,以及一个冶炼厂和一个电解铜厂,共同构成了以采选冶为主体的综合性大型联合公司。

  七、铜的冶炼方法

  铜的冶炼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铜的冶炼仍以火法冶炼为主,其产量约占世界铜总产量的85%。

  1.火法冶炼一般是先将含铜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的原矿石,通过选矿提高到20-30%,作为铜精矿,在密闭鼓风炉、反射炉、电炉或闪速炉进行造锍熔炼,产出的熔锍(冰铜)接着送入转炉进行吹炼成粗铜,再在另一种反射炉内经过氧化精炼脱杂,或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获得品位高达99.9%的电解铜。该流程简短、适应性强,铜的回收率可达95%,但因矿石中的硫在造锍和吹炼两阶段作为二氧化硫废气排出,不易回收,易造成污染。近年来出现如白银法、诺兰达法等熔池熔炼以及日本的三菱法等、火法冶炼逐渐向连续化、自动化发展。

  2.现代湿法冶炼有硫酸化焙烧-浸出-电积,浸出-萃取-电积,细菌浸出等法,适于低品位复杂矿、氧化铜矿、含铜废矿石的堆浸、槽浸选用或就地浸出。湿法冶炼技术正在逐步推广,预计本世纪末可达总产量的20%,湿法冶炼的推出使铜的冶炼成本大大降低。

  从青铜时代的第一声金属敲击,到现代纳米技术的精密操控,铜始终在人类文明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这种温润如玉的金属,不仅是技术进步的见证者,更是未来创新的参与者。铜在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等领域将继续书写新的科学篇章,让我们怀着敬意和责任感,继续探索这种古老而又现代的金属,让它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致力于打造矿权交易信息核心门户
2006
网站正式上线
2631
网站挂牌数
2616
亿元
累计挂牌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