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3
浏览量:52
首先,在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建立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经济意识。
资源意识就是牢固确立生态也是资源的意识,就是废弃矿山也是有价值的资源的意识;经济意识就是让产业思维、发展思维成为生态修复的主导思维,让产业价值决定修复项目的经济价值。如,长沙湘江欢乐城利用矿坑打造冰雪旅游项目;上海松江区利用矿坑建设被成为“世界建筑奇迹”的佘山深坑酒店项目;吉利几条利用牛头颈废弃矿山打造落差24米的国际高山赛车场项目等等,都是产业思维主导下的生态修复项目,也是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典范之作。
第二,做好顶层设计,促进要素融合,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和谐统一的最佳目标。
面对一个生态修复项目,必须提前做好顶层设计。既要考虑生态价值最大化的思路,也要考虑经济价值最优化的方案。顶层设计方案包括生态修复方案,也包括要素融合方案,更包括产业植入方案。在修复模式上是采用1.0复绿复垦模式?还是2.0景观提升模式?是采用3.0产业植入的模式或是1.0、2.0、3.0综合运用模式?在生态资源利用上,修复后岩体如何利用?水体如何利用?坡地如何利用?在生态价值恢复上,植物总体形态如何恢复?乔灌草植物如何结合?如何形成区域生态特色?如何与周边生态构建和谐统一的生态系统?在经济价值体现上,生态优势与什么产业结合能实现产业优势?价值转化的最佳路径是什么?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都应在修复之前有非常清晰的评估。
评价生态修复顶层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选择的产业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是否与当地经济、文化、区位、资源有很强的匹配度?是否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否发挥要素作用,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看是否能形成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和谐统一的格局。
第三,生态修复产业定位须优先考虑。生态修复必须先定利用方案,再定修复方案。
这样可以极大降低修复成本,实现最经济的修复效果。上海松江佘山深坑酒店如果选择填坑造地,充其量多了一二百亩土地,不仅失去了“世界建筑奇迹”,还增加了数千万修复成本。利用是最高级别的修复,有条件的生态修复项目要充分考虑适度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要素利用最大化,修复投入最低化,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最优化。但没有生态价值就没有经济价值,经济价值寓于生态价值之中,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必须和谐统一。
提高废弃矿山生态价值变现能力在当下实践中须坚持“三个结合”:
一是生态修复三种模式要有机结合,不要生搬硬套。要根据项目区位、生态现状和各类要素特征,宜1.0则1.0,宜2.0则2.0,宜3.0则3.0。因地而宜,因项目而异。要突出生态优先的原则,提高生态价值;明确生态价值是矿山修复追求的主导价值。越是高质量的生态资源,其蕴含的经济价值也越高。
二是将生态修复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从分布看,生态修复载体极少在城市,大部分在城市近郊和农村。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是基础性工程。生态修复是美丽乡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是乡村振兴和老百姓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没有美好环境,哪来的美好社会?
矿山生态修复要与农田土地整理,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建设等有机结合,实现空间再造、生态再造、产业再造,促进因素融合,提高生态附加值。生态修复不会增加乡村振兴的负担,有了生态优势,就有了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要善于利用矿山修复项目引进社会资本,借水行舟,借梯上楼,把每一个生态修复项目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共赢。生态美、产业美、生活美必须和谐统一,最终达到“荒山绿起来,产业旺起来,生态美起来,百姓富起来”的综合目标。
三是将生态修复与地方经济新引擎打造有机结合。中国经济正处于双碳约束、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传统产业面临淘汰优化,在这种情况下,生态产业如何替代传统产业?绿水青山如何替代资源大山?对土地的依赖如何转为对生态的依赖?这是各个城市、各级政府必须认真思考、严肃面对的问题。尤其对于资源依赖性和资源枯竭型城市,不仅是思考,更是抉择。要从战略高度,把生态修复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与智慧农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运用结合起来,以生态产业、低碳农业和创新型产业快速更新传统产业、污染产业和低端低效产业,打造生态价值链,构建生态产业系统,充分释放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把每一个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都培育成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生态修复产业融合的过程成为地方经济新引擎打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