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3
浏览量:61
矿山修复的过程,就是用科学方法,让失去生态价值的废弃矿山重新恢复生态价值,并从外表到肌理让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价值优势的过程,继而变废弃矿山为绿水青山,再通过生态资源利用和产业开发等手段,使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什么是生态价值?
理论上可归纳为三个判断:经济判断、伦理判断、功能判断。
一是生态环境满足其需要和发展的经济判断;二是人类在处理与生态环境关系上的伦理判断;三是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独立于人类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系统功能判断。
生态价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地球上任何生物个体,在生存竞争中都不仅实现着自身的生存利益,而且也创造着其他物种和生命个体的生存条件。第二,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物种及其个体的存在,对于地球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都发挥着作用,这是生态价值的另一种体现。第三,自然界系统整体的稳定平衡是人类存在(生存)的必要条件,因而对人类的生存具有“环境价值”(废弃矿山大都是破坏平衡的结果)。
生态价值是相对生命体来说的,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人类,但更多的是相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来说的。生态价值转化是经济学、社会学的生态诉求,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驱动;生态价值与人类需求之间的桥梁是生态产品转化,其逻辑是生态修复、生态保护提升生态价值,转化生态产品,适应人类发展需求。生态系统是基础,生态价值是内涵,生态产品为人类提供服务,存在类、量、质三个维度。
生态价值的不同载体可以转化为不同类型的生态产品,发挥不同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森林生态产品、海洋生态产品、农田生态产品、园林生态产品等。从人类健康发展角度需要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平衡,既需要园林产品,也需要田园产品,更需要森林产品,还需要植物生态与水生态融合的产品。
生态价值转化为生态产品是有限度的,生态系统承载力是有极限的,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利用科学管理。
生态价值具有产品的复合性,通过生态价值的多重产品转化,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如农业景观价值的多重复合利用,一产、二产、三产的资源形成复合循环发展,构成农业生产、文化生产、精神生产和健康生产的综合效益。如华为科技园,优质的自然生态系统结合东西方文化风格的建筑,融入独特的华为文化,创造了舒适高效的科研环境,为科创人员提供了优质的生活、生产、研发环境,极大提高了创造性和工作效率,使科创园成为具备创造性的产业乐园,也是满足各级各类人才创造力成长的精神家园。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随着产品不断开发,各类要素资源反复融合,能够源源不断创造出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继而产生无穷无尽的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废弃矿山修复、生态价值恢复过程中,首要目标是将丧失的生态资源优势通过科学修复手段重新建立,使生态价值再次恢复,由废弃矿山重新成为绿水青山。这个过程本质上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价值转化上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这个过程分为两步:
第一步把被破坏的废弃矿山修复为绿水青山,恢复其生态属性,释放其经济价值;
第二步是通过生态产品释放的生态价值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即“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增值也要经历“存在价值——使用价值——要素价值——交换价值——货币价值”的转化过程。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其一,资源稀缺和产权清晰是资源转换为资产的前提。稀缺性决定生态产品使用价值大小,优质生态产品价值较高;而产权清晰是市场交易的基本条件。
其二,市场化经营是生态资产转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市场化组织方式赋予生态资产以生态要素属性,并进入社会生产环节。
其三,生态环境与劳动、资金、技术等要素结合,决定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其四,规模经济关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效率。产业类型受自然地理、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制约,规模化是提高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途径。
其五,市场供求匹配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条件。需求与供给匹配决定货币化程度,匹配与否决定着市场交换价值实现程度。
其六,技术、资本和先进组织模式贯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始终,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